|您好,欢迎访问成都胜氏心灵
手机版|手机APP下载|联系我们|加入收藏|设为首页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/ 行业新闻 /

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应用学术研讨会召开

日期:2013-12-24 12:48|来源:未知
心理 
2013年12月7日至12月8日,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、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、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"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应用学术探讨会"在中科院心理所召开。本次大会的主题为:"弘扬传统文化,拓展心理应用",旨在推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,推动后现代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,促进后现代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。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台湾,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首都师范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央财经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上海海洋大学、山东青岛大学、天津大学等20所高校及心理咨询领域、教育领域约200多名国学文化专家、国际后现代名师、专家学者、后现代心理学爱好者共聚一堂,共同研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应用的发展前景与方向。
       后现代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潮,是20世纪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"后工业社会"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。后现代心理学提倡整体论、建构论、去客观化和或然论,关注个体心理生活的丰富性、复杂性和多样性,提倡合作态度、接受不确定性,创造对话空间,创造更多可能性。体现了开放的、合作的、对话的、接纳的时代精神,将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一种新的心理学取向和范式。
       中华文明历经了5000年的历史,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,相信天人合一,阴阳调和,道法自然,与后现代心理学有诸多契合和共通之处。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,将后现代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,对于深入研究国人心理,对于心理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        后现代心理学近年以来,受到了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,关于焦点解决治疗、叙事治疗、接纳与承受治疗(ACT)、合作取向治疗等各种后现代心理学治疗方法的培训班、工作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为了引领更好地培养人才、深入交流,推动后现代心理学在中国的良性发展,中科院心理所联合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委员会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委员会,邀请后现代心理学各个流派专家代表汇聚一堂,共同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方向,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。
     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,大会主席、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研究员提到当心理科学高度科学化、数据化、理性化,为心理学赢得科学界的尊重,得到社会认可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,带来了心理学的繁荣与收获,但同时,过渡理性化、还原论、决定论的思维范式也局限与束缚了心理学的应用发展。后现代心理学打破传统观念,强调整体论、建构论、去客观化和或然论,关注个体心理生活的丰富性、复杂性和多样性,为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,新的参考,具有变革性的意义。
      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,想要真正为人们心理健康服务,促进人们的幸福快乐,光靠咨询治疗技术是不够的,文化、思想和哲学的元素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领会的。后现代心理学各大流派治疗方法具有深厚的社会建构理论、语境主义理论作为基础,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结合,对于心理咨询师、心理治疗师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将发挥重要参考作用,尤其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。
       会议采取了主题报告、分论坛专题报告、嘉宾论坛和学术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,让广大后现代心理学爱好者在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氛围中,感受了后现代心理学的魅力,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博大的心理学思想。
       大会秘书长、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史占彪教授提到,本次学术研讨会依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学术平台,得到了中国心理学会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、国内知名国学专家、国际后现代心理学同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,实现了三个突破和创新,首先实现了后现代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对接和融合,其次实现了后现代心理学思潮中叙事疗法、焦点解决、合作取向、接纳与承受疗法、系统排列的同场对话和互动,三是实现了现代科学心理学、后现代心理学之间的契合与交汇。这些开创性的研讨必将对后现代心理学在中国的研究、应用和科普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,对"压力山大"、"非常5+2"、"白加黑"的大众心理提供更多的心理学层面的反思、提升和支持,推动人们更多地以接纳的态度、合作的精神、对话的方式,承受发展的不确定性,创造无限的可能性,活出率真、自然、阳光的本性人生!

网站首页 |公司介绍 |咨询指南 |心理咨询 |催眠疗愈 |藏密颂钵疗愈 |志愿指导 |联系我们